專業介紹

2024年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介紹

發布者:jd發布時間:2024-04-25浏覽次數:10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專業代碼:460104


專業概況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開設于1973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先後獲得“國家機械行業骨幹專業”,“全國機械行業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專業“的稱号。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作為骨幹專業組成的裝備智能制造技術專業群于2021年獲批湖北省“雙高”建設專業群。本專業以“雙能工程”為導向,采用“工學結合”與“德技并修”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貼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019年,機制專業學生參加全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工業産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榮獲全國一等獎;同年參加中國技能大賽—智能飛行器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榮獲全國二等獎。


培養目标

本專業立足中部地區面向全國,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具備“品德高尚、技藝精湛、踏實肯幹、敢為人先,家國情懷、走向世界”品質,掌握機械制造和自動化控制等知識和技能,能在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從事機械零部件制造與裝配、三維建模、機械加工工藝編制、工裝設計、質量檢測、機電設備安裝調試及運維、智能生産線維護、生産現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專業特色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人才培養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突出“雙能工程”,即人才培養方案與工程教育認證雙重培養。形成以專業教學第一課堂為主線,輔以校内活動及體育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第三課堂、國際交流第四課堂、網絡學習第五課堂、創新創業第六課堂的六個課堂培養模式。

2016年以來,依托于國家級3D打印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本專業與增材制造技術專業打通科研助理互聘機制,共同選拔和培養科研助理,導師帶領科研助理們進行科學項目研究和企業技術服務。

主幹課程

機械制造工藝、金屬切削機床與刀具、工夾具選型與設計、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力學、機械制圖、機械CAD/CAM技術、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數控加工與編程、多軸加工技術、電加工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工業機器人應用、三坐标智能測量技術、智能制造技術、逆向工程、運動仿真、制造執行系統。


師資隊伍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共有16名專任教師,80%的專業教師具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曆,“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高達90%。其中教授2名,博士2名,副教授10名。擁有省級機械制造技術名師工作室,同時聘請多位行業企業專家和客座教授,是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


所獲榮譽




實訓條件

擁有金工實訓室、數控加工實訓室、編程實訓室、檢測實訓室、測量實訓室、PLC實訓室、液壓與氣動實訓室、3D綜合實訓室、機械陳列室、電加工實訓室等具有專業特色的實習實訓場所,以及武重集團、長動集團、中原電子機械分公司、華星光電、長江存儲、高德紅外等校外實習基地。

數控加工實訓室

數控編程實訓室

電工實訓室

電子實訓室

3D打印實訓室

金工實訓室

三坐标測量實訓室


就業前景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是現代制造領域的寬口徑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産品質量檢測、數控加工、機床維護與保養、機械産品銷售、生産管理等方面工作。本專業往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有:武重集團、長動集團、中原電子機械分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星光電、長江存儲、高德紅外、京東方以及湖北九峰山實驗室等名企。2023屆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7.5%,充分說明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深受廣大企業青睐。

近年來,本專業學生成功升本人數逐年增加,2023屆本專業畢業生中超1/4人成功升本,分别考入長江大學、江漢大學、黃岡師範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文華學院等本科院校繼續深造。



優秀校友

王渤,智能制造學院2011級學生,現任武漢易形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該生在校期間,榮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獲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12“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第六屆3D動力大賽湖北賽區特等獎、“感動武職”2013年度青年人物、學校“科技進步獎”、首屆“長江學子”提名獎。

朱金誠,智能制造學院2016級科研助理,在校期間表現優異,曾連續兩年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現就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負責研發階段不間斷電源産品的系統和結構測試,獲得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20年度“明日之星”榮譽稱号。


易超,智能制造學院2016級科研助理,在校期間成績優異,曾連續兩年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現就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能源研發實驗室管理及網絡能源産品開發,為網絡基礎設施提供電源解決方案,幫助電信和鐵塔運營商實現綠色高效、安全可靠和智能營維,支持ICT網絡向5G、全雲化平滑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