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機電學院:一場沉浸式的黨史學習主題團日活動

發布者:jd發布時間:2021-04-25浏覽次數:975

武職網訊(通訊員 王振宇4月19日下午,機電工程學院分團委組織部分團學骨幹和第23期團校學員、入黨積極分子共48人奔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辛亥革命博物館和武昌起義紀念館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

本次活動是為了響應團省委和校團委号召,在中國共産黨即将迎來百年華誕、“兩個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之際,組織團學骨幹和入團入黨積極分子深入紅色景點,重溫革命浩瀚史迹,在沉浸式、立體式學習教育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中汲取接續奮進的紅色力量,進一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用紅色為塗抹青春絢麗底色。

參觀武昌起義紀念館  傳承紅色基因

下午一時許,學子們抵達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走入廣場内,一樽4米多高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思想家孫中山銅像映入眼簾,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天下為公的神态讓人肅然起敬。

步入紀念館内,學子們先後參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迹陳列館和鄂軍都督府舊址複原陳列館。一面由紅底、黑九輪角和18顆小黃圓星所組成的紅旗吸引到了學子們駐足凝視,原來這面十八星旗就是當年革命軍的軍旗,那十八顆星所代表着的就是當時漢地18省人民,昭示着隻有民族團結起來,一起奮勇抗戰,抵制封建舊社會,國家才能統一、民族才會和睦、前途才有光明……

一件件彌足珍貴的紅色文物,一副副栩栩如生的革命照片,瞬間把學子們的思緒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夜晚,他們時而駐足驚歎,時而交流分享,更有學子凝視着孫中山先生的遺照時眼角泛起絲絲漣漪。

“在看到孫中山先生所提‘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則昌,逆之則亡’的字迹時,我深刻感受到革命黨人那忠心愛國,矢志不渝的家國情懷和無畏氣概。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一定要講好紅色故事,傳好紅色基因,用好紅色精神,做好紅色傳人,讓紅色旗幟在新征程上高高飄揚。”夏棋感慨地說道。

創新黨史學習  黨史理論我來講

  

為進一步發揮朋友示範和榜樣引領作用,創新黨史學習形式,學院院特邀大學生自強之星、機電工程學院鲲鵬巡講團成員段俊香作黨史理論宣講。

參觀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後,機電學子們徒步來到以“楚國紅”為色調的V型建築—辛亥革命博物館。

“辛亥革命的勝利昭示着腐朽不堪的封建制度在中國的全面瓦解,這場戰争的勝利為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一樓展廳的巨型浮雕前,大學生自強之星段俊香圍繞着辛亥革命的起源背景、勝利意義等方面正铿锵有力地為機電學子們訴說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歲月。

“快看呀,這不就是晚清政府跟八國聯軍簽訂辛醜條約時的場景嗎?”“還記得吧,前段時間楊潔篪委員在面對美國外交官時擲地有聲地說的那句蕩氣回腸的經典語錄至今還言猶在耳呢,真是解氣!”在晚清中國展廳裡,學子們看到《辛醜條約》簽訂時的蠟像後義憤填膺,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曆史教訓,要在實現現代化強國的征途上争做排頭兵、領頭雁。

在館員地講解中,學子們依次參觀了“晚清中國、革命奇緣、武昌起義、創建共和、辛亥百年”等五個主要展廳。琳琅滿目的曆史藏品、可歌可泣的感人照片、栩栩如生的英雄蠟像等展物深刻诠釋了中國革命的艱辛和不易。大家在館内接受紅色教育,精神和思想得到了洗禮和升華。

重讀入團志願書  重溫入團誓詞

重讀入團志願書

重溫入團誓詞

合影留念  

走出館廳,意猶未盡,大家以小組形式交流着學習實踐心得。為進一步發揮儀式感召教育在立德樹人和黨史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和核心意識,在分團委組織部負責人海子城的帶領下,站在紅色基地前,衆人重讀了多年前所寫的入團志願書,個别代表進行現場分享。

“在高中的時候我就寫下了這份入團志願書,就是為了能夠向先進看齊,跟榜樣對标。時至今日,再次重溫,既是一次叩問初心之旅,也是一次鼓舞幹勁之行。今天的實踐學習讓我如沐春風,收獲良多。作為班級團支書,未來我一定會履職盡責,以不斷提升團的組織力、引領力和服務力為目标,堅定信念跟黨走,矢志奮鬥犇向前。”機制類20302團支書宋思瑤說道。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最後,大家面向團旗,高舉右手,重溫入團誓詞。

供稿:王振宇  審核:萬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