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職網訊(通訊員 王振宇)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要求着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為積極探索勞動思政,加強勞動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勞動光榮、勞動崇高、勞動偉大、勞動美麗的時代主旋律,機電學院結合我校“人人成才”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和學生在家上網課的實際,以“人人勞動”實踐闆塊為突破口,發起了“春耕實踐,勞動成才”的勞動育人“第二課堂”活動。
春耕“雲”啟動,學子反響熱烈
3月22日,機電學院分團委通過學院微推向遍布在祖國各地的機電返鄉學子發起了“雲端”活動倡議書,并制定了活動過程的具體要求和細則。該院分黨委副書記鐘君在動員中講到:“總書記多次指出——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在新時代育人實踐中,勞動課已經從選修變為了必修,我們開展春耕實踐活動,希望同學們自覺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勞動理想,堅定勞動意識,在網課之餘,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主動投入到春耕勞動的曆練中去,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人人勞動,人人成才。”
師生們都沒想到,倡議的發出,使原來看似離大學生很遠的“春耕”話題,一下子成了學生們的“熱搜”。“我們村最近正好在春耕備耕的節骨眼上,正好可以利用這個契機,學習下農耕文化,體驗下農民伯伯的艱苦和不易”,“去年在暑假社會實踐的時候就體驗過一番農耕作,那一次雖然時間短暫,但讓自己收獲了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我建議同學們都切身體驗一番傳統文化的魅力,汲取勞動的智慧和養分”,你一言我一語,各班級群内也迅速活躍起來,大家都在圍繞這次實踐活動暢所欲言,發表活動設想和青春正能量,一些勞動表情包也紛紛在群内傳開。據悉,當天就有學子經不起“誘惑”,扛起了鋤頭,挽起了褲腿,下田耕作起來。
勞動育人,實踐是最好的線下課堂
自活動發起以來,機電學子紛紛響應号召,以堅定的信念、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笃學的态度紮根在祖國廣袤的田野間。他們細心耕作、虛心求教,用孜孜不倦的奮鬥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質,汲取着那樸實真摯的傳統文化和實踐智慧。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家住荊州市荊州區彌市鎮天保村,來自汽營18301班的蔡斌這幾天似乎更加明白了腳踏實地的處事道理。他說:“看似簡單的農活其中一步都不能不差錯,更不能着急。比如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撒農藥、什麼時候灌溉,都是需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和根據長時間的實踐經驗來判斷的。一步都不能省。”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來自機制類19302班的海子誠在幫助他姥爺耕作一天後,領悟了另一番人生道理。他說:“看似簡單的翻土,真要整一天重複勞作,身體真是吃不消。對農民伯伯的敬佩和尊敬之情油然而生。相比較起來,我坐在舒服的課堂獲,享受着優質的教育環境,是多麼輕松和惬意的事情啊。以後我要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時光,為自己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