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大學生記者 董存剛 李燦)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我院師生開展多種主題活動,以多種形式喜迎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師生集體觀看十九大
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在這舉國歡慶之際,我院師生認真收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向黨表達心裡話。
10月25日上午,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聚焦北京,人民大會堂又一次迎來曆史性時刻——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即将在這裡集體亮相。500多名中外記者已經在會場内等候。我院師生齊聚四樓會議室觀看委員們答記者問。 “中國共産黨變得越來越強大,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長基裡洛夫已是第三次參加這樣的見面會,“世界從來沒像今天這樣關注中國、關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
聽到習總書記的報告,聽到海外記者對中國的評價,全體師生備受鼓舞。我院院長蔡建國講到:“習總書記明确指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體現了總書記關心人民,與人們休戚相關的高尚情懷和赤子之心以及曆史擔當。我們一定緊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自己的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幹,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機電支部教師朱曉玲說:“十九大的召開,将對未來中國發展産生深遠的曆史意義,将為全國人民進一步指明前進的方向,廣大教師号召青年學生,師生一道積極主動學習十九大,切實提高高職教育水平,以實際行動追逐、實現中國夢。”
機電15304班焦仲斌說:“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黨走。從“天眼”探空到“蛟龍”探海,從量子衛星天地一體化實驗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中國科技在十八大以來不斷突破、不斷創新。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世界第一”托舉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為一位新時代大學生,我們應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認真思考習總書記對我們廣大學生的回信和期盼。作為一位職業院校學生,我們應從我們自己本身去不斷豐富 “工匠”精神。風雨兼程百路平,初心不改中國夢。從曆史走向未來,堅定地跟着中國共産黨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參觀中山艦博物館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為增強黨員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激發廣大黨員幹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熱情,10月28日,機電學院機電學生黨支部和機制學生黨支部開展了以“共慶十九大 緬懷革命曆史”為主題的參觀中山艦博物館活動。參加此次活動的為黨員教師及優秀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共39人組成的團隊。
遙望中山艦博物館,其形如一艘即将起航的戰艦,雄踞金雞湖中,威武壯麗。進入博物館之後,黨員們先參觀了由著名畫家唐小禾先生打造的大型油畫《一代名艦中山艦》,該油畫共分三幅,分别勾勒了中山艦最重要的三個時段,展示了孫中山指揮中山艦平定陳炯明叛亂、在武漢保衛戰中與日激戰及2008年進入中山艦博物館的實況。
接着,黨員們一同參觀了打撈出水之後的中山艦實體和中山艦出水文物展廳。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一艘鋼木結構的軍艦,艦身上還保存着被敵人炮彈打中留下的彈坑。隸屬于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為紀念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其易名為中山艦。中山艦服役的26年曆程中,經曆了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罹難事件和武漢會戰等重要曆史事件。它是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國民革命史上重要的曆史見證物。它的傳奇曆程,承載了中華民族曆經的一段苦難時期,也體現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在與艦體文物零接觸過程當中,增加了師生對中山艦在屈辱的舊社會中誕生、在波瀾壯闊的革命熱潮中屢立奇功、在民族危難中壯烈殉國的光輝曆史的了解,增加了師生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中山艦紀念園的雕塑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氣勢磅礴的武漢會戰,栩栩如生地勾畫出戰争的殘忍與革命烈士的英勇。牛頭山紀念碑由25根石柱組成,每一根石柱都代表一位烈士,他們的英雄事迹讓每一個共産黨人肅然起敬!
一個個故事呈現在中山艦的每個角落,他們深深觸動着每一個參觀者的心。随後,師生黨員在牛頭山宣誓,緬懷革命先烈。
活動結束後,來自社青部的關鋒深有感觸地講道:“看到中山艦上的缺口,可以想象當年革命先烈為了這個國家,民族最初的犧牲,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居安思危,努力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要堅定地傳承中國精神,努力學習文化和知識,開拓創新,艱苦奮鬥,把燦爛的青春夢想融入‘中國夢’,讓青春之歌唱響複興之路,用青春的力量為實現‘中國夢’助力續航!隻要我們一起努力,‘中山艦’的曆史,将永遠不會重演,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一定能夠實現。”
銘記曆史,我們才會在前進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心懷感恩,我們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赴中山艦博物館參觀學習,不僅僅是為響應十九大的号召,更是提高黨員自身素質的一大途徑。
中山艦博物館内師生合影
師生黨員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