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侯高雁 吳森森)10月13日下午,2016年“全國最美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獲得者,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禹誠老師走進武職本院,以《習匠藝紮根職教,傳匠心助力中國制造》為題,真誠講述了自己23年耕耘職教的心路曆程,诠釋當代“工匠精神”。本院全體教職工聽取了報告。
禹誠為本院教師作《習匠藝紮根職教,傳匠心助力中國制造》主題報告
1993年,禹誠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鍛壓專業,成為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的一名教師。她勤奮好學,利用課餘時間自學數控編程。她長期紮根于實訓車間,掌握了紮實的數控編程技術。
為了提升實踐技能,禹誠放棄了整個暑假休息時間。為了節約時間、方便實訓,她住進學生宿舍,從早到晚泡在車間裡。實訓雖然辛苦,但她感到非常充實,技能水平突飛猛進,随後她在該校組建了第一期學生數控集訓隊并擔任主教練。
禹誠講授數控專業課程(資料圖)
擔任主教練後的禹誠更加忙碌了,她回憶說:“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2008年南方下大雪期間,當時為了全國大賽的訓練和備戰,我每天都是冒着大雪,步行幾裡路到學校為學生講課、輔導,并細心照料着集訓學生的生活。”正是因為禹誠老師的勤奮嚴謹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數控技能人才。
禹誠老師堅信,成功來自于堅持。從2006年至今,禹誠一直擔任武漢二輕學校數控大賽集訓隊主教練,她和團隊基本放棄寒暑假,指導學生集訓,帶領學生參加了各級數控技能大賽,先後共249人次獲獎,其中168個省部級獎項,7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8人進入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前五強,3人成為全國技術能手。他們的團隊還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領獎台。截止目前,禹誠老師共培養了2000多名數控技能人才。
禹誠老師曾被派往德國進修。她說,印象最深的是德國職業教育中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回國後,她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摒棄“差不多、還可以、馬馬虎虎”的思想,向學生們傳遞追求極緻的“工匠精神”,讓他們懂得工作不隻是安身立命,還要對所從事的職業滿懷敬畏,把簡單的工作做到極緻,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創新,做到“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禹誠說,工匠,即“有技藝專長的人”,由此衍生的“工匠精神”,即對産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在當今時代,學習傳承“工匠精神”,不僅要求工匠具有高超精湛的技藝,而且還要有嚴謹、細緻、專注、負責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以及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多年來,禹誠老師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工匠,在省市教育部門的支持下,禹誠老師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将所學知識傳授給大家,培養了一批理論紮實、技能過硬的數控專業骨幹教師,并以團隊的力量傳承工匠精神。
禹城老師的報告結束後,本院王芳老師也介紹了赴德學習的經曆,從德國教育、校園走廊文化、中德學生交流以及雙元制教學等四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并對比了中德職業教育的異同,總結了我國職業教育與德國職業教育之間的優劣。王芳說:“此次赴德學習,對我校學生和老師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增長了自己的見識和能力。”她還呼籲,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鍛煉雙語教學能力,為中德兩國學校之間的合作做好準備。
77779193永利李洪渠校長與禹誠老師親切交談
77779193永利校長李洪渠高度贊揚了禹誠老師在職業教育戰線上敬業奉獻所彰顯的工匠精神。禹誠老師也誠摯地表達了對本院及曾經的“師父”詹華西教授的感激之情,她表示自己的成功離不開武職的培養,很榮幸能和武職師生進行交流與合作。
此次交流活動是本院“工匠進校園”系列活動之一。本院舉辦“工匠進校園”系列活動,旨在引導和倡導全院師生積極踐行大國工匠精神,為我國制造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