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躬身壟上行——機電學院“紅磚”團隊紅安行之農村體驗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6-05-20浏覽次數:835

  本網訊(通訊員 高俊 張宏偉  大學生記者團 黃兵偉  武建鵬)630日,機電學院“紅磚”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一行20人在指導老師高俊、張宏偉的帶領下,參觀了湖北中園農業園。期間,“紅磚”隊員頂着驕陽烈日,深入田間地頭,下地拔草、摘菜做飯,體驗了農業生産和鄉村生活。

俯身學農  齊心協力除雜草    

    早上8點,全體團隊成員抵達農業園,緊随工作人員來到景觀路,隻見兩位農民正在徒手清除種植草皮中的雜草。團隊成員湊了過去,可立刻就傻了眼,密實厚重的草皮裡夾雜着肆意瘋長的雜草,絲毫不輸給草皮,部分同學迫不及待地抓起就拔,手紅了,草卻斷了。如何精準有力地斬草除根就成了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農民伯伯笑了,他那滿是老繭卻剛勁有力的大手似乎無聲地告訴學生:“實踐是最好的老師,看似簡單的除草也有講究呢。”

   聽了老農的細緻講解,仔細揣摩老農的動作要領,同學們學會了辨識常見雜草,掌握了拔草竅門,接着就三五人一組,開始了除草競賽。一個小時過去了,雖然早已汗流浃背,同學們卻興緻高昂,堅持完成了分配給團隊的除草任務。

 

圖為:村民宋超小朋友(左一)積極加入到除草小隊中來

持勺如農  深知粒粒皆辛勞

    此次體驗活動第二個環節是自己動手,在農家解決午餐。從菜園摘菜、洗菜、切菜到生火炒菜,再到飯菜新鮮出爐,這對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當代大學生來說,确實是個極大的挑戰。

    接到“任務”後,起初,團隊成員們手忙腳亂,後來經過分工協作,曆時兩個多小時,終于奉上了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午餐。“吃着自己做的飯菜,雖說不夠豐盛,也沒有媽媽做得那麼味美,但是覺得倍兒香,心裡美滋滋的。”有隊員興奮地說。

   “忙碌了半天,看着這滿滿一桌飯菜,我才知道,每天需要做多少飯菜,得花多長時間。此次親身體驗,真切地領悟到李紳《憫農》詩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要學會珍惜别人的的勞動成果。”團隊成員何一萬說到。

圖為:隊員李兵、黎小剛正在采摘蔬菜

瞧,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虛心詢農  增長知識眼界闊

    吃完午餐,稍事休息,“紅磚”團隊成員便随同工作人員乘車前往中園農業園參觀。走進農業園水果基地,一壟連着一壟的瓜果映入眼簾。套袋大蘋果、紅心火龍果、黃瓤西瓜、黑色的番茄、沁甜的葡萄,各種稀有蔬果讓團隊成員們目不暇接,果農的種植技術更是讓大家耳目一新。在交流過程中,果農們一一解答了團隊成員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農業園的工作人員還詳細介紹了農業園的發展和運營情況,描述了農業園的遠景規劃。

圖為:農業園工作人員正在給團隊成員普及現代種植技術

圖為:隊員茹超正在按技術員要求挑選西瓜

    下午4點,參觀結束。在返回駐地途中,同學們表示,在花木蔥郁、瓜果飄香的農業園内行走觀光,感受到了園區工作人員培植花卉植物和蔬果的辛勞,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身心舒暢,收獲多多,真是不虛此行。

   》》》擴展閱讀:

     湖北中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4月,公司座落于優美的天然原生态氧吧“中國第一将軍縣”——紅安縣,園區緊鄰304省道、麻竹、武麻高速,距武漢市50公裡,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十二五規劃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密切配合湖北省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紅安縣十二五規劃的落實,結合紅安特色,緻力于發展生态農業、科技農業、特色農業。

    公司聘請了多位權威專家,并攜手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機構,流轉了2萬多畝優質土地,建設科技博覽館在内的“兩館一廊”、省級幹部學院、幹部體驗中心、大學農林業科研基地、精品花卉苗木生産基地、生态科技特色果蔬大棚、特色文化主題區、特色休閑娛樂區等等在内的,以高科技農、林、牧産業為核心,并集文化、休閑、娛樂、旅遊觀光、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特色文化生态農業旅遊觀光綜合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