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學院“紅磚”實踐團隊赴紅安縣福利院慰問側記
圖為:“紅磚”團隊隊員和福利院老人話家常(前排第一個為隊員周振)
圖為:武建鵬同學和老奶奶說話
圖為:“紅磚”團隊成員與福利院老人們合影
本網訊( 通訊員 高俊 張宏偉 大學生記者團 唐作卓)6月29日,在共青團紅安縣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盧本軍同志的帶領下,77779193永利“紅磚”實踐團隊一行20人來到縣福利院光榮院,向紅失(紅軍失散人員)、烈屬、複原紅軍和退伍軍人表達了最誠摯的祝福和敬意。光榮院副院長薛文、服務護理組組長吳清華接待了實踐團隊。
據了解,光榮院現有46位老人,平均年齡78 歲。“紅磚”實踐團隊一行帶來了他們自發募捐的慰問品,和老人們話家常。初次見面沒有拘謹,語言障礙也不是問題,同學們坐在老人們身邊,耐心傾聽老人們的生命故事,感受滄桑的革命曆史。整個活動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同學們還完成了為老人們打掃衛生、剪指甲、洗頭、按摩護理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及精彩的文藝表演。活動結束後,團隊成員感概良多。
團隊成員黎小剛說道:“當我走進福利院大廳時,孤獨與傷感油然而生,不知道我究竟該幹些什麼。時間總會給人驚喜與感動。我嘗試着和一位已經89歲高齡的老奶奶聊天,剛剛坐到她身邊,她便顫顫巍巍地拉着我的手,說着當地方言:‘孩子,你來我好高興’。看到老人家眼中閃過淚花,我的心都快要融化了,所有的迷茫與疲憊都消失了。回頭想想,我們向往着去看外面的世界,卻忽略了身邊的親人,陪伴其實是最幸福的愛。希望以後不管多忙,都要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做他們的依靠。”
黃兵偉說:“老奶奶跟我說話時,我能感受到老人心中的那份欣喜。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能帶給身邊人一些觸動,哪怕是一句關心的話,一個善意的眼神。多陪陪老人吧,他們需要我們關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也不要因為外在的惡而放棄了心中的善。真善才是大美。”
“聆聽是最貼心的慰問。由于語言的問題,在和一個老奶奶聊天的時候,一直都是我聽她說。當我談到她兒孫的時候,她停頓了許久。因為,她的兒女都犧牲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原來,最痛苦的不是子不養而親不待,而是白發人送黑發人。”談起陪伴福利院的這些老人,李兵同學道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茹超同學說:“看着老奶奶拿着香蕉舍不得吃,還用粗布包着怕它壞了,就知道那個年代生活的艱辛,這值得我們後輩學習。比起他們,我們的生活已經特别好了!很明顯,她們已經把我們當成她孫子了。還有一位老人講述了抗美援朝那段峥嵘歲月,說到當時的戰友,老人激動不已,眉宇間透出無畏和堅定,他用一種大愛打動了我!老一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幸福的生活,衷心感謝這些老爺爺老奶奶們!”
聽完團隊成員的分享,帶隊老師張宏偉也提出了希望。他說,同學們要好好珍惜這次深入光榮院看望老紅軍、憶苦思甜的機會,要學習弘揚老紅軍“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和“圖奉獻、不圖名、不圖利”的革命精神。老人們身上體現出來的正是我們這個民族寶貴的财富和精神食糧,激勵着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珍惜青春年華,肩負使命,勤學苦練,報效國家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