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似箭,轉眼間,離開母校參加工作已兩年有餘了,回憶這段時光,真是感慨萬千,首先感謝院系領導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感謝母校給我們提供了參加“全國首屆數控技能大賽”的機會,以及詹華西,王軍等幾位專業老師對我們的培養。我們才能以在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才有機會跨入到中國航天工業的工作崗位,在此真誠的向你們說一聲:“謝謝”!
從參加中國科技集團公司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再到廠内的入職培訓,使我接觸到中國老一輩航天人,同時被他們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所感動,被“祖國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勇攀科技高峰的創新文化,零缺陷'零疑點,零故障的質量文化,同舟共濟的團隊文化”的“神舟文化”所吸引。被我國航天事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獨有的“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的三大精神所鼓舞。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我的實際加工技能和理論知識都的到很大提高。
在實操方面;已由當初的兩種系統的三軸加工中心到現在五種系統的三軸,四軸及六軸五聯動的多功能超大機床;機床的種類從隻接觸到車、銑床到現在對車,銑,刨,磨,線切割等加工方法都有較深入的了解;加工零件材料的種類從加工鋁合金到現在的炭鋼,鋁合金,鋁鎂合金,玻璃鋼,PVC,以及钛合金,不鏽鋼等難加工材料;零件的類型則由簡單的規則的六面加工到闆類,薄壁件,支架類,模具類,及多複合角度不規則零件的加工;加工技能從當初對機械加工隻有淺薄的理性認識到現在已經可以獨立處理日常加工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對經常加工的零件的結構類型,材料及熱處理狀态,切削參數,刀具的選擇及飛刀,鑽頭的刃磨,高速加工的應用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及怎樣合理利用組合夾具在三軸機床上加工具有空間複合角度的零件,并參與技術革新和多個型号衛星,飛船,嫦娥一号等相關零部件的加工,并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這對剛入廠兩年的我,以及軍工産品的單件小批量生産,高質量要求來說,難度可想而知,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但看到自己的傑作遨遊在太空中時卻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與自豪!
在理論知識方面;為提高數控人才理論知識,應邀我們參加了由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聯合舉辦的首期數控培訓班,課程内容涉及機械制造技術的新發展,CAE,高速數控加工,數控加工工藝,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現代刀具材料的性能及切削參數的選擇,難加工材料的加工,模具制造技術等數控相關專業知識,經過50多個學時學習,對當今國内外先進加工技術有了大概了解,增長了知識,對以後實際工作拓寬了思路,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在入廠期間,先後參加2006年北京市數控比賽,獲“數控加工中心”組第4名,并榮獲“北京市高級技術能手”榮譽稱号;今年參加我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内部數控比賽,獲“數控銑”第3名,被評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優秀團員”。我所在的數控班組裡有“全國技術能手”、“五四青年獎章”、“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航天技能大獎”等殊榮獲得者,和他們相比我這點成績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但我相信,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始終堅信“人生因奮鬥而精彩,使命因艱巨而光榮”。
由于表現突出,從今年4月份開始,車間領導安排我跟我們數控班的班長王連友學習大型車銑加工中心設備,超大零件的組合加工技術,其設備加工範圍大約直徑3.5米高4.5米,這個崗位需要紮實的車銑等多工種知識,豐富的實際加工經驗,以及高度的責任心,對我來說是一個提高綜合加工技能的好機會,我會抓住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我将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迎接這次機遇和挑戰!争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戰士!
最後祝母校的教育事業像中國的航天事業一樣越飛越高!願師弟師妹學業有成!
盧 鋒2007.9.27
注:盧鋒系機械系模具設計與制造02306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