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關于開展學習張義波同學先進事迹活動的通知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5-03-19浏覽次數:1553

    各黨支部、團委、團支部:

    根據校黨委宣傳部、校團委統一部署和開展向張義波同學學習活動的精神要求,現在我院全面開展學習張義波同學先進事迹活動。具體活動要求如下:

    一、學習内容

     張義波系我校機電工程學院機電專業2007級學生。9歲失去雙親,17歲爺爺離世,還是大學在校生的他,一邊養活自己一邊負擔奶奶的生活和醫療費。盡管艱辛,他仍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以陽光積極的心态面對未來,在苦難中演繹着堅強的人生。由他發起成立的“陽光家教社”為光谷六小學生義務家教的事迹在我校廣為流傳。衆多媒體稱他是80後出生的新時代活雷鋒,是逆境中奮鬥的楷模,是大學生的學習榜樣,是武職最男人。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報,孝老愛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之根基。張義波願做 “孝愛火炬手”,讓“孝愛火炬”傳遍神州大地,弘揚中華之根基。孝老愛親猶如家常便飯,一日不可或缺,用心做好每一餐卻需要我們用耐心、愛心、恒心來傾注。

   (張義波同學主要事迹等材料見學校和機電工程學院網站或浏覽其他相關網站)。

    二、具體要求

    1.高度重視,及時部署。要把開展此項活動作為加強師生自身修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深入開展“四講四愛”活動的一項重要内容,要将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校園和諧的精神動力和實際行動,使學習活動産生廣泛持久的影響。各黨支部、團委、團支部要及時把相關精神傳達到全體師生,并結合實際,精心部署,制定學習活動的具體方案。

    2.精心組織。各黨支部、團委、團支部要在組織廣大師生學習張義波同學先進事迹的基礎上,通過召開座談會、演講會、征文、撰寫學習心得、小組讨論、網上學習等方式,認真開展學習活動,使廣大師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增強自身修養。

    3.加強宣傳。各黨支部、團委、團支部要及時将本單位的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和宣傳報道,積極向校報、校園網投稿,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将學習活動引向深入。

機電工程學院黨總支 2009年12月29日

   張義波同學事迹材料:

    一、張義波個人簡介

    張義波,出生于秭歸縣的一個偏僻小山村裡,他的家鄉是全國有名的貧困地區。在他剛出生五個月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九歲那年他剛隐隐約約能記住母親的面貌時,母親因病離去。從那時起,張義波就跟着爺爺奶奶,過着一邊讀書,一邊幫家裡種田的生活,再沒有感受過父母的呵護。小小的他在放學後,總是先到田裡幫忙,直到天黑的完全看不見了才回家吃飯,每天晚上在昏黃的煤油燈下學習到深夜;在農忙季節,吃完早飯,張義波總是先下地幹一陣活,趕在上課前10分鐘才跑向學校,即使那樣,他的學習還一直在班上排名第一。在那些日子裡,年幼的他疲于奔命,但并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因為張義波明白,隻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隻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13歲時,張義波以全鄉第9名的成績進入了初中,可是每學期幾百元的學費,對于那樣貧寒的家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家裡的幾畝薄地,經常沒有收成,有時連肚子都難填飽;爺爺奶奶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不好,根本沒有掙錢的能力。在張義波的心裡充滿了無奈,難道隻能辍學?一想到要離開那美麗的校園,一想到以後不再有機會聆聽老師講課,張義波就非常痛苦。而如果辍學,也許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走出這座大山,永遠都不可能改善爺爺奶奶的生活。于是在反複思考下,他決定:不管多麼困難,一定要繼續讀書!于是,張義波獨自一個人步行四個多小時來到水田壩,尋找水田壩一中的校長。酷暑時分,氣溫出奇的高,當他走到水田壩時,人都渴的快要虛脫了,因為沒錢,他隻好跑到河裡去喝水。當時,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找到校長,一定要想辦法上學!可是校長是哪位呢?通過多方詢問,張義波終于找到了校長的家,校長熱情地接待了他,當了解了他的情況後,立即免除了他的學費,叫他在開學時來報到就可以了,張義波當時真是太高興了!

    由于學校離家很遠,通常星期天同學們就會動身返校。為了能幫爺爺奶奶多做點事,張義波不舍得把白天的時間浪費在趕路上,而是常常做一天農活,休息幾個小時後,在星期一的淩晨起床往學校趕。這時候奶奶往往也起身陪他一起走,一直到天發亮,奶奶才放心的回家。每當望着奶奶滿頭的銀發、蒼老的背影,張義波總會淚水漣漣。暑假裡,當别的同學都在家裡看電視、玩的時候,張義波就用所有學習外的時間做農活,盡管爺爺奶奶一次又一次的阻攔,但他又怎麼忍心看到爺爺奶奶拖着年邁的身體那樣操勞!

    生活就像一條大河,時而甯靜時而洶湧。2002年9月,生活又一次給張義波帶來沉重的打擊——親愛的爺爺離開了人世。那時,張義波的心像刀絞一般的痛,他頓時覺得唯一的依靠也沒有了。爺爺走了,家庭的重擔就全部落在了張義波瘦弱的肩上。從那以後,盡管高中課業繁重,他還是堅持每個月請假回家一趟,幫奶奶幹比較重的活。到了冬天,他便專門請假回家砍柴,保證奶奶在家取暖和飲食的需要。每次砍柴,張義波的手上總是不可避免的紮滿了刺,冬天手上長凍瘡,腫的透亮。還有幾次,刀砍着了他的手指,口子深的可以看見骨頭,而因為經常要背很重的柴火,那段時候常常喀血。

    爺爺去世後的兩個月,生活的壓力和精神的壓力使張義波的身體越來越差,那段時間晚上總失眠,白天就頭昏腦脹,心理也出現很多狀況,在精神即将崩潰時,張義波通過114查到了宜昌市心理咨詢中心的電話,向他們求助,并買了很多藥吃,最終狀況有了好轉。
    高二暑假,隻放了15天,這15天可以說是到現今為止張義波人生中最操勞的日子,回到家幹完田裡的活後就要去山裡砍柴。有次下大雨,砍柴時一棵大樹向他倒過來,幸好反應快,要不後果不堪設想。當把柴砍得差不多的時候,暑假也放完了。可這麼粗的柴如果不劈開,奶奶在家怎麼燒呢?于是張義波又隻好向老師請假,為了盡可能少的耽誤上課時間,他用三天的時間把所有的柴都劈完了,這三天裡,他總共的睡眠時間加一起還沒有12小時。

    由于張義波的成績一直很好,老師和奶奶都對他抱了很大希望,但邊上學邊忙農活實在是太累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緻使他高考那兩天晚上徹夜難眠,結果自然相當不理想。老師們建議他複讀,奶奶也強烈要求他複讀,在反複斟酌下,張義波最終選擇了複讀。複讀時,張義波也總是先在家裡把田種好,解決好奶奶的生活問題才上學,到了春天,他又請假回家幫忙種田。這種情況下,2007年高考依然不理想。盡管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但張義波還是決定不再複讀,先進入大學,在大學裡繼續深造。于是,他來到了77779193永利。

    2007年9月9日,張義波帶着錄取通知書隻身來到武職,通過學校的“綠色通道”順利地辦理了入學手續。入學後,生活費的來源問題成了他沉重的負擔,剛上學的那段時間張義波每天都在思考,要怎樣才能解決未來的生活問題。在不斷的應聘中,張義波終于在學校餐廳找到了工作,一天兩餐的問題解決了,每月還能有一百元的收入,這一下讓他的心踏實下來了。就在張義波剛開始全心投入大學生活的時候,命運又一次考驗了他。11月份,家裡傳來了不好的消息,說奶奶的腿犯病了,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張義波隻好向輔導員請假。回家後為了給奶奶治病,他四處找親戚借錢,最終欠下近2000元的債務。在那些日子裡,張義波充滿了無力感,看着破爛不堪的家庭,冷清的讓人害怕,他恨不得立刻放棄學業,出去打工來減輕家裡的負擔,正當他猶豫的時候,學校學工處助學管理中心的老師和輔導員通過各種方式聯系上了他。告訴他有困難學校會幫他解決,但一定不能因為眼前的困難就放棄讀書。

    回校後,學校資助了張義波的學費和部分生活費,加上他同時打幾份工,多少有些收入,便每隔一兩個月就托人帶錢給奶奶補貼生活以及買藥,并拜托一個遠房親戚幫着去買藥,到現在為止,他已為奶奶送去4800元錢。

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支持下,張義波在照顧奶奶之餘并沒有耽誤學業,他知道自己沒有時間可以浪費,那麼隻能比别人付出更多。在他的刻苦努力下,大學期間學習成績一直排在前列,還獲得學校獎學金。認真學習的同時,他還力所能及的幫助身邊的同學,協助老師開展工作,因為他的熱心和愛心,被學校推選為 “五四青年标兵”、 “陽光之星”,他的經曆被楚天都市報、長江商報、湖北電視台、荊楚網、大楚網、新浪網、騰訊網等衆多媒體報道過。

在國家、學校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不斷扶持下,張義波的生活壓力逐漸緩解,于是,他放棄了部分勤工儉學,力所能及的開展了一系列愛心活動,以此來回報這個充滿溫暖的社會。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三次向災區捐錢,并和同學開展了“情系汶川,加油中國”的愛心募捐活動;2008年九月開學後,他得知新生中有家庭經濟特别困難的學生,便從生活費中捐出600元錢,用于他們生活補助;在周末,他帶領同學到敬老院裡去看望那裡的老人,并用打工掙來的錢為老人們買禮品。進入大三後,張義波牽頭成立了 “陽光家教社”,組織武職優秀學生為周邊小學農民工子女及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免費的家教服務,這項活動得到了武職領導和老師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會的一緻好評,學校也決定把這個活動長期開展下去。可是在活動剛起展開時,張義波應聘到了兩份工作,公司希望他能立即上班,同學也勸他不要管陽光家教的事了,早點參加工作。說實話,張義波的心裡也很矛盾,如果留下來,意味着失去兩次很好的就業機會。可當他看到學生和家長們期盼的眼神時,就決心在畢業前剩下的時間,把家教工作做好後再離開,讓更多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到武漢後張義波沒買過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的,要麼是高中時的舊衣服,要麼就是同學送的。對自己的生活他總是很儉樸,他最想做的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愛的所在。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苦難的經曆對張義波來說是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财富,一路走來他悟出這樣一個人生道理:一個人不管處于何種情況,始終要保持着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用微笑去面對生活,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應堅信柳花明又一村正在為你加油。